(资料图片)
踏雪而来,逐梦而上。23日11时24分,2023“巅峰使命”珠峰科考队队员在海拔8830米圆满完成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技术升级任务;中午,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。
攀登高峰,尤其是像珠穆朗玛峰这样的世界之巅,一直都是人类最极限的挑战之一。1960年5月25日,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。几十年来,面对高寒、缺氧、恶劣气候等重重挑战,一代代珠峰科考队员一往无前,不断在世界最高峰留下中国印记。
一次次的珠峰攀登,记录下多个“首次”。2020年5月27日,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,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。2022年5月4日,科考队员成功登顶,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……
今年的珠峰科考,应用了许多“黑科技”。科考队和负责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联合,将月球上的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极高海拔地区;科考人员首次在珠峰站利用无人机进行实验,收集不同高度的大气样本;冰芯钻取队完成2支透底冰芯钻取,将使用新的方法通过冰芯测年。因此,登顶,不仅仅是高度,还在更多的维度上,见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变化。
珠峰有穷顶,探索无止境。如今的珠峰科考,早已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情,而是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。在社交媒体时代,珠峰科考让网民有了更丰富的“参与感”和互动感,人们在手机上就可以沉浸式地“身临其境”。从这次直播画面可以看到,在8K摄影机2400毫米镜头超远距离拍摄下,科考队员在缓慢移动。在雄伟巍峨的珠峰面前,人类是如此渺小,但又如此勇敢和顽强。
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提供
值得一提的是,登顶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00后。而此次在大本营,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、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院士已年近七旬,四十多年来,他历尽艰险,几乎走遍青藏高原的主要冰川。揭示自然奥秘、挑战身体极限、实现自我突破,是支撑一代代珠峰科考者的信念,他们的梦想,和国家使命紧密相连。
一代代人的征途在延伸,科考的步伐也在拾级而上。珠峰科考实现了从“攀登”到“了解”再到“保护”的思路转变,取得了重要国际影响。刚刚颁布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青藏科考提出了新要求,今年的科考还要对冰川做“体检”,关注亚洲水塔变化等等。在地球之巅,探寻绿色发展的长远之路。今天的珠峰地区,生态文明建设良好,岩羊、雪豹等野生动物更多见了,珠峰附近植物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。
六十多年来,我们为什么一次次攀登珠峰?对这样的“灵魂之问”,答案是开放的,不仅由攀登者在冰雪中探求,公众也在追寻中感受启发和震撼。而最终目的,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守护它。在海洋最深处下潜、在浩瀚太空遨游、向地球深部钻探……这也是中国人的“攀登”,澎湃着时代精神与活力。天地山川如此广阔,从拼搏者的故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,仰望星辰、脚踏实地,我们都是攀登者。
(文丨李哲 陶郎)
上一篇: 环球今亮点!重庆巴南率先推行《二手车买卖合同(示范文本)》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都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,如果头发毛躁、像枯草一样,就算再美的颜值,在别人眼中也会大打折扣。怎么样打造柔顺健康的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高校架“云梯” 校企隔空交流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(记者陈静)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,即将走上社
中新网西宁4月23日电 (孙睿 赵倩)记者23日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官方获悉,柴达木盆地首家“护蕾女童温馨小屋”——青海省妇女儿童保护“
(上海战疫录)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”处 “文艺团购”线上送“书香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
(抗击新冠肺炎)内蒙古满洲里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 年龄最大的86岁 中新网满洲里4月23日电 (记者 张玮)23日,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(徐婧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23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
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中国核城“四〇四”,曾被网友称为“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”,近年开始在甘肃嘉峪关市城区建起
(上海战疫录)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作者 李姝徵 宋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全区学校每周进行三次全员核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11号楼、4